周六晚间仔细听了裴鹏程老师领学的《大国宪制》,这本书以深刻的角度解释了宪法的历史渊源,而这些渊源竟然就是日常中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自古以来一些大大小小的法律制度是怎么诞生的,怎么起作用的,裴老师将其总结为一个词“微操作”。
古代中国如何完成政治整合?
多难兴邦。中国地势图表现出我国自古以来“山川险阻”,是由多个破碎的地理圈组成。但早在2000年前,中国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这是为什么呢?现代社会产生很多学说,“东方治水说”、“游牧民族入侵说”是广为传播的两种,这两种学说虽然不同但都反映了促使一个国家形成的原因就是治理各种社会难题,而“农耕民族的战斗力取决于组织能力”,这也促成了中国的诞生。
古代中国如何让政权得到延续?
政权如果要长久延续下去,就离不开稳定的传承机制。经过详细对比,“嫡长子继承制度”确认为最合适的方式。但这种最合适是原则性质的,一旦出现继承人不合适,其他族人争权夺利,怎么办呢?聪明的古人,通过一系列“微操作”进行解决,官僚制、分封制、礼制。
引申下来,为什么古人特别重视“孝”。“孝”是古代中国最标准的“矢量”,历朝历代均用孝道“家国同构”。
为什么这么强调这种“父慈子孝”这种反人的生物本能的原则,因为聪明的古人发现,真正促成进而正当化父子的领导或服从关系的基础是养育(一系列社会实践事件),而不是受孕(一个生物事件,甚至是意外),责任是对等。
古代政权如何避免分裂?
首先,如何“行政区划”?最方便百姓的当然是“山川形便”,但方便百姓的同时,这种划分也方便了割据势力。于是为了规避风险,在这种大原则的基础上古人开始了“微操作”,在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方法,例如河南始终有一部分在黄河以北。
同样,为了避免政权分裂,还有一种微操作叫“度量衡”。统一的“度量衡”是建立政治构架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统一税收,保证公平。有了度量衡才能保证建立官僚制度,才能保证对官员进行监察。
裴鹏程老师最后介绍的一种微操作是“科举制”,科举制大大降低了国家寻找人才的成本。通过解释介绍古代为什么要考“八股文”,阐明了书中一个最重要的观点,一个群体长期“愚蠢”,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很可能就是他们在生存的具体情景中被逼出来的唯一选项,因别无选择,所以是智慧。
裴鹏程老师用70分钟介绍了古代中国如何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微操作”实现社会治理,建立起一个广土众民的古代大国。
看清来路,我们才能认识现在,走的更远。